中新经纬6月15日电 题:SLF、MLF下调进一步拓展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空间
作者 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近期,央行通过多种手段发力稳增长。6月13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调,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25%。6月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MLF中标利率为2.65%,前值为2.75%,下调10个基点。
【资料图】
通过传导机制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调整SLF利率,属于预期之中的调整,是“跟进”逆回购利率调整,从历史经验看,7天期SLF利率与逆回购利率的利差100基点。通过调整利率走廊上限(SLF利率),确保市场利率运行在政策利率附近,畅通政策传导,有效调节资金供求和资金资源配置,保障政策目标实现。央行通过调降利率走廊上限,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并传导至实体经济,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近期降息配套动作,就是通过“逆回购利率—利率走廊上限利率(SLF)—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一方面,确保政策传导机制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央行降息就是要尽快让该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
从15日MLF中标利率下降10基点也可以看出,一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4月以来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在经历一季度强劲反弹后,居民消费和房地产复苏节奏不及预期,加之外贸出口有所放缓,外需前景不确定性较高,经济复苏节奏偏慢。央行相机抉择,加码政策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二是,畅通政策传导。近年来,部分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面临一定“阻力”。这就要求政策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央行MLF量增价降续作,保持逆回购与MLF利差稳定,就是通过“逆回购利率—MLF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畅通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路径;同时,MLF量增续作,适度加大中长期限资金投放,继续维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宽信用,加快经济复苏。
三是,释放加码稳增长信号。近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整体偏弱,反映居民和企业部门信心恢复偏慢。央行下调政策利率,释放强烈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乐观预期。
从影响方面看,一是,利率中枢下移。MLF利率代表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下调将有助于降低市场利率中枢水平。从历史经验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业存单利率大部分时间均围绕MLF利率附近运行。
二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MLF利率代表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中期限资金所需付出的成本,MLF利率下调并带动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有助于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另外,结合此前降准、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等,共同拓展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的空间。
三是,LPR利率下调。结合目前微观主体不够活跃的情况看,通过传导机制,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利好企业部门和房地产市场。一方面,LPR带动企业部门贷款成本下降,有助于提振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5年期LPR下调,降低首套、刚需购房贷款成本,提振楼市需求;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二套房月供利息支出等。
四是,利好资本市场。央行降息加码稳增长,改善经济复苏前景,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基本面对资本市场支撑力度增强;央行量价发力,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叠加目前股市估值低洼,或利好股市估值修复行情。另外,目前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低通胀环境、市场流动性充裕等,对债市也将构成一定利好。
五是,外部影响有限。一方面,中外经济处于不同周期,国内低通胀环境下,政策以我为主;中国宏观政策重心偏向促消费和内需恢复;另一方面,外贸韧性、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之美元弱势震荡,外部环境影响很有限。
存款利率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继上周大行率先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后,6月12日股份行也迅速跟进,11家股份行在当日上午更新了最新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和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有5—15个基点的下调,与大行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从银行净息差压力、金融机构支持让利实体经济和目前国内存款供需等角度看,存款利率下调仍有空间。后续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更多取决于存款市场供求状况,各类型、各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及净息差、经营等方面情况。
但预计年内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可能性下降。一是,经过两轮存款利率调降后,银行整体净息差压力有一定缓解;二是,国内经济呈现稳步复苏态势。经济稳步复苏,一方面,银行全面大幅调降贷款利率压力减轻;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将对市场利率下行空间构成制约;三是,存款利率下调影响面大,备受关注,需要对两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具体影响进行观察评估。
总的来说,国内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后续央行仍可能通过适度降准(定向降准)、结构工具等,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作为典型周期行业之一的银行,要缓解净息差压力,改善经营状况,根本还在于推动实体经济加快恢复活力。(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郭晋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