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6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五年,京师的天牢中上演着让人不解的一幕。向来是颐指气使的牢头,吃人不吐骨头的天牢主事,破天荒地摆下了酒宴,不断地向一个罪犯敬酒。牢头显得十分拘谨,而罪犯却轻松写意,毫无顾忌地吃肉、喝酒,罪犯心想:这就是断头酒了吧!在罪犯肆意吃喝时,牢头走了过来说道:"皇帝陛下驾崩了,先生很快就可以出狱被重用了"。罪臣听完,直接痛哭了起来,将吃的、喝的全都吐了,当场昏倒在了地上,那一夜,天牢不时地传来海瑞的痛哭之声。
时间推移到半年前,海瑞走进了一家棺材店,为自己订购了一口棺材,深深地看了一眼手中的奏疏。半天后,皇宫中响起了嘉靖皇帝的咆哮:"那个人,快把他逮住,别让他跑了"。一个名叫《治安疏》的册子,散乱地跌在地上;不一会,嘉靖又捡起了《治安疏》,一遍一遍的看,一边恼一边笑。太监黄锦告诉他:那个人叫作海瑞,为人愚忠,上《治安疏》之前他就买好了棺材,告别了妻子。这样的人不用抓,他怎样都不会跑的。海瑞的《治安疏》,是唯一胆敢正面怒骂皇帝的奏疏,它也被誉为"天下第一疏",那么它究竟写了什么呢?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资料图片)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 --《治安疏》节选
海瑞正面抨击了嘉靖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父子不相知,君臣不相见,一味追求修道,导致国力衰退、吏治腐败、百姓穷困潦倒。"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严嵩罢相也只是一时之快,罢相后百姓所受剥削,较罢相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明不明。海瑞的《治安疏》戳中了嘉靖的痛处,二十年不上朝,嘉靖运用的就是一批官员主事,一批官员牵制,来达到微妙的平衡。但这势必造成吏治腐败,一边主事、一边拆台,落得个劳民伤财,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嘉靖年间,南方倭寇不断闹事;北方有"庚戌之变",就在国门北京城下,鞑靼人洗劫了周边百姓,明廷不敢发一兵一卒进行抵抗。这是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最大的耻辱。因此,嘉靖帝是一个宫斗权谋高手,但晚年的他也是一个祸国之君;早年的"嘉靖中兴",证明了他很聪明;但"北虏南倭"的局面,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也在控诉着嘉靖一意修玄,拉两派人互斗引发的恶果。
海瑞的《治安疏》,就是在嘉靖统治晚期,大明山河飘摇的时期献上的良言。因此嘉靖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应该是有后悔的,他没有处死海瑞,并在当年就去世了。天牢中的海瑞出来后,在明穆宗一朝,先后任职兵部、大理寺、通政司、应天巡抚。
海瑞对兼并土地的士绅官吏,丝毫不留情面,他打击豪强,为百姓谋求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民间百姓称海瑞为"海青天"。对于整治官吏贪污,改善民生,海瑞显得得心应手。众多贪官纷纷辞职,宦官在他面前都不敢嚣张。百姓为什么称海瑞"海青天",因为他是一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一个让"鱼米之乡"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清官。而这样的清官是很少见的,毕竟出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朝廷收够地方赋税就够了,谁管你豪族剥削百姓有多苦。比如,许多"能吏"看来:十份财富,三份上缴国库,五份豪族剥削,百姓留下两份能活命,地方不动荡就行。这就是卖竹席的睡光床,织丝绸的穿麻衣的原因。
海瑞,是严峻守法的官员,热心保护老百姓,制止绅士的非法行为。 --《剑桥中国明代史》
海瑞的举动,得罪了许多人,包括:徐阶、高拱、张居正,因此仕途坎坷、保守排挤,他是官员中的"异类"。直到明神宗掌权后,才重新启用了72岁高龄的海瑞,但海瑞很快就病逝了。王用汲主持了海瑞的丧礼,他的家中只有破帷帐和烂竹器,王用汲看后感伤不已,掏腰包为海瑞办了丧事。海瑞死讯传出后,南京城的百姓纷纷出城送丧,他们身着白衣白帽,绵延百里不绝。海瑞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好人,但他不是一个好同僚,他最亲密的人就是那绵延百里的百姓,为了替他们争一口饭,他不能做一个好同僚。
参考资料:
《明史.海瑞传》、《治安疏》、《剑桥中国明代史》
本文系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