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朋友,你好!
我们的这一系列文章都根源于哈佛大学录制并且公开全网的课程——心理学1504,积极心理学。用“积极心理学 哈佛”可以轻松搜到相关课程视频,包括B站也有。我们把这个极好但是很长的课程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像教这个课的塔尔老师所说的那样,“搭建象牙塔和大众之间的桥梁”,让好用的知识造福我们。
简言之:“让我们更加快乐”。
好,我们继续!这是第一节课的第三部分“(1/3)”,也是第一节课整理出来的最后一部分。上一个文章(《促成“快乐容器”的转化(1/2)》)我们提到了人性。人性是普遍性的。有学者问当世的一个智者,“您对现今世界的跨文化差异有什么看法”,智者略带不适表情地回答道:“差异固然重要,但是比起讨论差异,我更愿意看到跨文化的共同点,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的东西。”这个话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当我们想了解人性的时候,可以从自己出发。我们自己就是人,群体所共有的东西自然体现在个体中。这种思维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一些固执的痛苦或者非难,比如觉得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为什么某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等等。其实,它们是普遍的,别人也有。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在认识到普遍的人性之后,更好地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
关于转化为“快乐容器”的话题,在课程中会一直讨论到,因为它是核心内容。
好,小节完上一次的话题。我们再看这次的话题——提问。
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却是非常重要。我们先看一下身边的例子,比如大家一直在讨论的:究竟生几个孩子最好?独生子女?二胎?还是要三胎?还是像50后那一代那样普遍有3,4个兄弟姐妹?大家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但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问得正确:生几个的问题。这个事情所对应的更正确的问题很可能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不是生几个最好,而是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父母。是,那么生一个一个幸福,生十个个个幸福。如果父母不合格,那么未来就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以不是考虑生几个,而是学习怎么成为合格的父母。当然,在这里我们就又会看到好的情绪是好父母的重要一环。“快乐容器”也是一笔可以传递的丰富财产。
提问始终是一个比回答问题更加重要的本领,它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其实是异曲同工。
课上提到一个名叫约翰·卡特的老师,在1972年从麻省理工来到一河之隔的哈佛大学任教,开始跟踪研究哈佛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MBA的课程,长达20年之久。在90年代初期,他发表了跟踪结果。我们知道这些学生本身在智力上都很棒,因此不意外地,在这些学生中,很多都相当成功。而其中有一小部分,不管在收入,影响力还是整体的幸福程度上,都更高一筹,可以说是格外成功的人。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了ta们身上共有的两个特质:一个是ta们深信自己能够做成想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有强大的内生驱动力;另一点就是这些人始终在提问!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做雇员的时候,亦或是后来自己独当一面或者开辟新领域的时候,可以说是始终保持好奇心的一群人。
如果说好奇心是驱动力,那么表现出来就是提问。相信这对我们是会很有启发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