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于洁尘王婷婷
“小区门口就是蔬菜水果店,老菜场要走十来分钟才到,一般周末我才会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家门口新开了个菜市场,但我早已习惯线上买菜。”
“社区团购的蔬菜价格不比菜场贵,有时候还特价抢购呢……”
在城市不断更新过程中,各类新型社区生鲜店、电商网购平台兴起,满足不同居民需求、丰富市场业态的同时,也让扎根多年的传统农贸市场“黯然失色”。面对新业态,老市场又该如何打破僵局?
困境中坚强生存:“人少还不敢涨价”
23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周德熟门熟路地来到龙江智慧邻里中心,不少商户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今年是他从事农贸市场管理工作的第16年,他所开办的南京德鹏副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有8家农贸市场,分布在鼓楼、栖霞、雨花、玄武各区,营业面积最大的4000多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000多平方米。周德说,16年来他经历了行业内的无数跌宕起伏,但印象最深的还数近五年,“2019年开始,我们发现市场里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南京市鼓楼区农贸市场商会会长盛丽琴说,他们对整个南京的农贸市场行业客流量进行了数据分析,也佐证了这一现象。“农贸市场的客流量年年下降。2017、2018年年均下降15%,2020年至2022年每年下降15%—20%。”盛丽琴透露,当前,南京300多家农贸市场,30%经营尚可,40%勉强维持,30%正面临生死边缘。
丁家庄农贸市场的菜贩王勇感同身受。2016年初,来自黑龙江的他经亲戚介绍,在丁家庄农贸市场二楼租了一个摊位,开始了创业人生。由于王勇卖的蔬菜新鲜、质量好,价格公道,再加上他坚持为春晓苑社区的独居老人志愿送菜,所以很多居民都愿意去“雷锋小王”的摊位买菜。“头两年,生意非常好!天天都是‘人挤人’,现在确实和以前没法比……”王勇说,如果为了弥补因客流减少带来的销售不足而涨价,那来的人只会更少,市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新业态争芳斗艳:“随时随地送到家”
传统农贸市场可谓腹背受敌。
江宁区湖滨世纪花园小区有个“湖滨果蔬实惠多互帮群”,493个群成员隔三岔五就要在群里团购各种瓜果蔬菜、水产生鲜、鱼虾肉类、面点小吃。2月22日傍晚时分,群主“爱丽丝”照例值守小区物业门口,一份份打包好的团购品,静候着邻居们下班回家时来取货。
成品酸菜鱼、贝贝南瓜、砂糖橘、沙窝萝卜、臭豆腐、蒜蓉辣酱……11种团购品依次摆放整齐,总量加起来超过了500份。
小区团购,已成为农贸市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湖滨世纪花园的居民柏大姐说:“菜场就在小区西门,东门出去走5分钟还有大超市,但团购更方便,直接就在家门口取货,我现在一个月都去不了一趟菜场。”
小区团购的食材丰富、种类繁多,价格大多比菜场便宜。“爱丽丝”介绍,近期的八卦洲芦蒿团购价只要24元5斤,当天采摘当天送,而菜场择好的芦蒿售价高达30元一斤。业主下班回家再晚也不怕,总有一包菜在小区门口等着你,双职工家庭不用担心错过了菜场营业时间。
家住玄武区钟鼎山庄的翟恺一家,则是附近盒马鲜生的“忠实拥趸”。有个周末,家里来了两个老同学,大家决定不出去吃馆子,在家做饭。翟恺掏出手机迅速在盒马订购了一批食材,半个小时不到,茼蒿、三文鱼、干丝、原切牛肉等一大堆菜就送上了门,一点儿没耽误几个老友聊天。
美团优选、叮咚买菜……互联网丰富了南京人的买菜选择。查干湖的大鱼、云南的红心土豆、盘锦的碱地西红柿、内蒙古草原的羊肉,乃至“小众菜”沙葱、韭菜花、折耳根,更是在各大直播平台上现摘现卖,付款发货、全程冷链……烟火气氤氲的农贸市场,有着城市不可或缺的“生活底蕴”,却也遭遇着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
转型中探索突围:“升级不是格式化”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菜场人还是想坚持一下。毕竟传统农贸市场带给左邻右里的生活气息,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王勇说,农贸市场大多位于当地居民聚集区,早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老年顾客群体,这其中的烟火温情让他难以舍弃。
为了尽可能留住老年顾客、吸引年轻顾客,近年来,部分传统农贸市场也开始上演“变形记”,尝试在危机中自救:有的植入“数据大脑”,有的开始触“网”上“云”,还有的为顾客创造多功能复合空间,企图用新模式吸引客源。
23日一早,尧化门好邻里惠民农贸市场一楼电梯拐角处,便站着好几个人。手拎着一袋子新鲜蔬菜的王倩正在一长排绿色储物柜前扫码操作,“这是菜场专门配的智能生鲜柜,我可以把菜先存在柜子里低温保鲜,下班时再来取,非常方便!”
好邻里集团常务副总蔡长欢告诉记者,菜场新增的40个低温智能生鲜柜,从2019年5月开始启用,每天的使用率接近百分百。“我们有智能互动看板,可计算出商品售卖率、成交率、市场客流峰值时间等,实现云端科学化管理。”蔡长欢介绍,为给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市场还增设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免费阅读室等,并新添十元理发店、水电气缴费等综合功能服务。
龙江智慧邻里中心在功能打造、硬件升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每日来市场买菜的居民方惠琴最有发言权。她说,市场将一、二、三层分类设置,且水产区被特意设置在边缘区域,大大减少了水渍对整体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很多生活配套。”
南京豆制品协会会长蒋丽君认为,农贸市场虽小,但是一头连着国家和政府,一头连着民生,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场所,也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农贸市场也要讲好产品故事,做好产品宣传。“南京许多传统农贸市场有很悠久的历史,要更多更深地挖掘‘老字号’,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当前,我市各区正在大力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这个“圈”里就包含农贸市场。“市场可以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全民健身活动等方式来更多地丰富自身价值,进而提升整体销售业绩。”鼓楼区商务局副局长曾祥表示,农贸市场必须转型升级,但升级不等于“格式化”,既要有所“保留”,又要有所“舍弃”,更要有所“创造”。应延续接地气路线,坚持“大而全”的经营特色,为居民提供烟火气和新的社交场景,既有讲价议价的空间,又有买菜赠葱的温暖,相信传统农贸市场一定能稳固“菜篮子”形象,慢慢突出重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